国产日产欧产美一二三区,黄色国产免费观看,日韩专区中文字幕,日本免费二区三区久久

              新聞資訊
              NEWS AND INFORMATION
              首頁 > 新聞資訊

              日媒:天然氫商業(yè)化前景日趨明朗 或成為全球脫碳王牌

              2024.09.05 參考消息網

                參考消息網9月3日報道 據《日本經濟新聞》8月26日報道,一種新資源“天然氫”越來越受到關注。隨著試驗性開采天然氫活動的推進,與提高頁巖氣開采技術類似的研發(fā)工作不斷取得進展。天然氫是地球上豐富的巖石和水發(fā)生反應的產物,它也許會成為可持續(xù)產生的終極脫碳能源。

                “這是什么?”東京大學教授松島潤2022年注意到了中東某地區(qū)的雷達圖像。經過分析處理,松島在該地區(qū)發(fā)現了隱藏在沙漠下、直徑約為2公里、深度約為2厘米的圓形凹地。它看起來就像因天然氫泄漏到地面而產生的所謂“仙女圈”。松島呼吁當地研究人員就此進行調查。

                天然氫是不需要原料的無碳氫,也被稱為“金氫”或“白氫”。在西非的馬里,天然氫被用于發(fā)電已有10年以上時間。近年來,隨著調查的深入,阿曼和歐美等世界各地都觀測到存在天然氫,估計蘊藏量為1萬億噸。這一規(guī)模將能滿足全球幾千年對氫的需求。

                澳大利亞資源開采企業(yè)金氫公司在該國約克半島進行的試驗性開采中,確認存在純度為95.8%的天然氫。8月,該公司宣布與瑞穗證券公司簽署合作開發(fā)天然氫的備忘錄。瑞穗證券負責人表示:“日本企業(yè)也很感興趣,但還在觀望。瑞穗證券愿意從側面加以支持,為國內外企業(yè)搭橋。”

                日企之所以持觀望態(tài)度,是因為天然氫還有很多未解之謎。首先,尚未搞清楚其生成機制。有時是由受輻射的水分解產生的,有時是由微生物產生的。特別引人注目的是,地幔中含鐵的橄欖石和水發(fā)生反應后產生氫的機制。據稱,需要300至350攝氏度的溫度條件。不過,北海道大學教授大竹翼說:“雖然產生的數量較少,但已知低溫條件下也能產生氫。”

                橄欖石遍布世界各地。日本能源金屬礦物資源機構的小杉安由美說:“日本的北海道、東北地區(qū)、中部地區(qū)、關西地區(qū)都有橄欖石存在。”

                即使發(fā)生了上述反應,產生的氫也不一定能作為資源使用。天然氫的儲存機制也是一個謎。有專家懷疑地問:“它能在地下積聚到可作為資源使用的程度嗎?”小分子的氫可能從地層縫隙中漏出來,也可能成為地下微生物的食物。一直以來,人們都認為它不容易在地下積聚。

                要去哪里才能找到天然氫呢?松島指出:“石油、天然氣的開發(fā)經驗將會發(fā)揮作用。”

                在石油開發(fā)活動中,人們會尋找滿足油氣田形成條件的地方。這種地方擁有由產生石油等的“生油層”、儲存從“生油層”泄漏出來物質的“儲集層”、作為蓋子的“蓋層”構成的地下結構。人們會根據當地地層的構成提出假設,探測并驗證地下結構,以及進行試驗性開采。據悉,人們往往會尋找沙子和泥層堆積的沉積盆地。在天然氫探測方面,沉積盆地也會成為目標。

                松島說:“重要的是集成機制。”如果沒有讓氫自然積聚的地下結構,開采天然氫在經濟上就不劃算。例如,可燃冰就因為這一點實用化受阻。人們曾期待可燃冰會成為新一代能源。據說,由于可燃冰分布廣泛但稀薄,且已經結冰,沒有儲集起來,開采它并不劃算。

                為了提高天然氫的開采效率,已經有人提出可利用像開采頁巖氣一樣的技術。開采頁巖氣涉及在地下人工制造裂縫,使氣體容易噴出。美國能源部2月宣布,將提供2000萬美元,支持利用電刺激等方法提高天然氫開采效率。

                著眼于資源開發(fā)的進展,國際能源署專家小組已開始討論,擬于2026年出臺相關儲量評估辦法等。

                如果今后能知道可供開采的天然氫具體數量,商業(yè)化行動將更加盛行。據說,幾年后前景就會明朗,值得關注。(編譯/劉潔秋)

              6月3日,地質學家在法國西南部定位天然氫,其所騎的自行車上裝有磁力計。(法新社)

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特別聲明:國家電投官方網站轉載其他網站內容,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,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,內容僅供參考。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若有侵權,請聯系我們刪除。